13:25 義人喫得飽足;惡人肚腹缺糧。

箴言 13:25 義人喫得飽足;惡人肚腹缺糧。』

我們相信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但日頭既照義人也照歹人.雨降給義人也降給歹人。現實裡我們甚至不時見到我們認為惡的人吃得肚滿腸肥,我們認為義的人倒過著貧窮或簡樸的生活。那麼為何這節聖經卻說「義人喫得飽足;惡人肚腹缺糧」呢?

中國有句古訓:「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惡人即使朱門酒肉臭,因不知足也仍覺得意猶未 盡,有如饑腸轆轆。但義人辛勤而安份,懂得感恩,耶穌的門徒保羅就是這樣,他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 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腓立比書4:12) 所以他的人生充滿喜樂。

箴言這裏所說的是否僅指生理心理的飽足及物質的缺乏呢?相信不是。耶穌也教導我們不要為吃甚麼,穿甚麼而擔憂,天上 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天父尚且養活它們,更何況是人呢?聖經也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神的話語。所以,我們的身體固然需要食物,我們的靈更需要餵養。 而神的話語便是靈糧,義人渴慕神的說話,所以,晝夜思想神的話語,耶穌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相反,惡人並 不知道靈糧的重要,以致他們的靈是如此的缺乏養份,不得飽足。

你我今天如何呢?饑腸轆轆?飽得餵養?耶穌應許你,你若饑渴慕義到祂那裡,祂必使你永遠不渴,永遠不餓。

原2011/6/12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24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箴言 13:24『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中國先賢總結其人生經驗留下這樣的話:「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香港現任特首曾蔭權,就自承是嚴父用杖打成材的。西方社會嚴禁對兒童任何體罰,甚至其他形式的懲罰,都可能導致警察拘捕家長,「保護兒童會」從家中帶走兒童。不分青紅皂白地干涉家教,是西方社會的愚蠢,也是西方社會世風日下的因素之一。

理由很簡單,亞當後代生來都有罪性,尤其當其年幼無知時,很容易隨從情慾走入歧途。嚴於管教是長輩的職責。管教(不是拿兒女出氣),以至杖打,「打在兒身上,痛在親身上」,不是容易的事,但為人父母的,必須承受這痛。母慈不一定產生敗兒,但溺愛一定產生敗兒。

詩人大衛的詩句「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那杖字,就是這杖字。管教的杖,叫兒女得安慰。天父疼愛祂的兒女,所以管教他們。

「恨惡」與「疼愛」是很詭吊的反義詞。我們自問選擇了管教嗎?選擇了受管教嗎?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 23:13-14)

原2011/6/11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23 窮人耕種多得糧食,但因不義,有消滅的。

箴言 13:23 『窮人耕種多得糧食,但因不義,有消滅的。

我們需要付出勞力,以收到成果,神雖為慈愛,但從不鼓勵人不勞而獲,祂會讓天降雨,放晴,但地不會因此而出產糧食,人還是要鬆土、播種、施肥、收割,才得吃,然而,還須謹記這一切並不是必然,人要為勤勞得吃而感恩,這一切都出自於神的恩典。人若自高自大,以為全因為自己的勞力,不懂將榮耀歸予神,甚至多行不義,他勞碌所得,可能為狂風、水火、蟲害、強盜或其他的災禍所吞噬。神可以收回他所有,因為賜予的是神,收取的也是神。

雖然這一節說的是農業,但對於我們從事其他行業的人來說,道理是相同的,就是貧窮非必因為不勞力,也可以是出於自己的不義。物質的貧窮如是,靈性的貧窮也如是。「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8:11)

原2011/6/10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22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

箴言 13:22 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

古籍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我們看見不少有錢人家給子孫留下豐厚的財產,但俗語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又說:「富貴不過三代」,「錢財如流水」。所以有見識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就不重於錢財,而更重於高尚品格、行善典範、訓練有素的學問;罪人可能不擇手段謀取積存資財,最後卻不能帶走半點身外物,最後他所積存的也就歸他人所有了。古今官場上多少權傾朝野顯赫一時的貪官之下場,足為殷鑑。

對於基督徒來說,最好的產業是敬虔的信心德行和知識,得神的喜悅。「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按傳道者的觀察「神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惟有罪人,神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神所喜悅的人」(傳道書2:26)。

原2011/6/9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21 禍患追趕罪人;義人必得善報。

箴言 13:21『禍患追趕罪人;義人必得善報。

古語云:「為善最樂,為惡難逃」。人犯了錯,滿以為可以逃避受罰,或以為只會因為那件事而受罰,卻沒想到帶來的連串惡果,並不只局限於那件錯事的範圍。好像近日新聞熱議中的美國紐約眾議員韋納,本是民主黨明日之星,前陣子還力說不是自己發出猥褻照片,然而,越來越多人出來指證,最後他還是不得不承認,接下來的除了聲譽掃地,賠上個人的政治前途,更影響家庭,影響政黨,他做這些錯事之前,都該想到可能的後果,卻還是勝不過誘惑,也許存一個僥倖的心,接下來東窗事發,想用說謊來逃避,拒絕辭職來逃避,但禍患就是窮追不捨。義人的善,是終必得著善報的,好像舊約時的約伯。

 

原2011/6/8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20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言 13:20 『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中國人的智慧,長輩往往以此言,勸勉後輩慎於擇友。與智慧人同行能得智慧,是因為智慧人不吝於分享,且謹慎言行,願意別人的生命因他的智慧,而得以建立。這裏也令我們想到創造天地的神是智慧的源頭,因此,相信神的人該要接近神,願意遵守祂的教導,便可以得智慧,得著了,更要以此建立他人, 這便是愛神愛人的表現。愚味人同樣可以影響生命,只是他們只會導人走向愚味,也就是離開神越來越遠,指望愚味人的幫助的,自己也成為愚味。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選擇與誰為伴呢?有些人會覺得聖潔的人雖好,但跟他們在一起時,這也不敢作,那也不敢說,太悶了,甚至自慚形穢,寧願選擇一些相投的俗人同行;人選擇遠離神,也因為人的罪,不願面對神;錯過了得智慧的機會,以致受虧損,真可惜。

原2011/6/7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9 所欲的成就,心覺甘甜;遠離惡事,為愚昧人所憎惡。

箴言 13:19 所欲的成就,心覺甘甜;遠離惡事,為愚昧人所憎惡。

當人得到一直等候的事物,定必會興奮,感覺甘甜. 但是人渴望的事物未必都是對人對己是好的,另外,也會有人不擇手段來取得自己所渴求的事物,那必然更是壞事。可是,愚味人卻只看到自己的欲望,因而會鋌而 走險,為的是得到所想所求,可是,在過程中,他們已顯露人的劣性,要叫他們遠離這些惡事,不要為得所求而無所不用其技,則是談何容易。

我們真要自省,甚麼是我們樂在其中不離不棄的事?聖經特別提醒:「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 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 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一書 2:15-17

原2011/6/6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8 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

箴言 13:18 棄絕管教的,必致貧受辱;領受責備的,必得尊榮。

當人拒絕被管教時,往往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所作或所言的是對的,然而,人必須經常反省自己是否是真的對,能擇善固執是 一件美事, 可是,當我們面對超越時空,萬事都因祂而成就的全能上帝的管教時,卻仍是不接受,偏行己路的時候,那就不是擇善固執,而是把自己當作上帝,那必然會在靈性 上因著遠離神而貧乏受辱。接受管教者,會走在以神為榜樣的路上,必得尊榮。

希伯來書上有一段關於管教的教導:「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 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 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 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麼?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 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5-11)

原2011/6/5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7 奸惡的使者必陷在禍患裡;忠信的使臣乃醫人的良藥。

箴言 13:17 『奸惡的使者必陷在禍患裡;忠信的使臣乃醫人的良藥。

我們都是侍立在主前,等候差使的人。然而,有些人可能心存惡念,並不是遵從他主人的吩咐,而妄加自己的想法,以致他所傳的訊息或所作的工,已不是主的意思,那就給別人也給自己帶來禍患。但忠信的使臣,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他不是掌權的主人,他所要做的事情,便是盡忠地完成主人託付的工作,因為他的忠心順服,沒將主人要他作的工加添或減少,而將主人原來的美意帶給人,那就成了醫人的良藥。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秘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歌林多前書4:1-2)

原2011/6/4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6 凡通達人都憑知識行事;愚昧人張揚自己的愚昧。

箴言 13:16 凡通達人都憑知識行事;愚昧人張揚自己的愚昧。

通達人小心謹慎,三思而後行,是憑知識行事,不作不知之事,不作不能之事,願意聆聽他人意見。愚昧人不憑真知識而行,所說的自己不懂,所作的自己不曉,反把自己的愚昧張揚出來。

人愛面子,我們多不會故意獻醜。出醜許多時是因自以為是,連自己也騙了。「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加拉太書6:3

例 如,有些學者曾斷言,以賽亞書是主後作品,因賽亞書所預言的彌賽亞,與耶穌太吻合了,作者不可能在事前預先知道。但死海古卷被發現,實物證明賽亞書在主前 已有抄本,因此證明那些學者是在說他們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其實,如果他們相信聖經,必然知道神的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先知書包括了宣告未來要發生之事,有 此真知識也不至出醜了。可惜他們不信聖經也不信神,憑自己猜測妄下結論昭告天下,卻因此張揚了自己的愚昧。

聖經給予我們真知識,所以我們要常常察看,自己是否真的相信聖經的話,憑聖經的話行事,切莫連自己也騙了。

原2011/6/3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5 美好的聰明使人蒙恩;奸詐人的道路崎嶇難行。

箴言 13:15 美好的聰明使人蒙恩;奸詐人的道路崎嶇難行。

聰明與奸詐,有如天才與瘋子,也許只是一線之隔,有時人分不清,但差之毫氂,失之千里並不是所有的「聰明」都叫人蒙恩,這裏特別強調是「美好的」聰明,即是「認識至聖者」。不美好的「聰明」可以誤己誤人,用於壞處的「聰明」,不用解釋,也知道不是好事,紅樓夢有一曲「聰明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有時,一些聰明伶俐的人,沒有把聰明用在害人的詭計上,而只是在言語上佔上風,使對方處於尷尬之地,也談不上美好的聰明,因為美好的聰明的原則仍是愛人如己,並不傷害人,即使並無惡意或看似無傷大雅,但聽者卻有不同感受,所以都是不好的;而奸詐則不用再細說,所有的奸詐都必然叫自己也叫別人遭難甚至滅亡。

原2011/6/2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4 智慧人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箴言 13:14 智慧人的法則(或作:指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智慧人所遵從的法則,智慧人所指教人的,如同生命活水,可以解人生命的乾渴,醫人生命的枯乾,使煩悶的人得生趣,使憂傷的人得喜樂,使人離開罪惡,就是死亡的網羅。

智慧人的法則,是生命的泉源,按聖經說,就是耶穌基督。約翰福音4:14記載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翰福音7:37-38又如此記載「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原2011/6/1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3 藐視訓言的,自取滅亡;敬畏誡命的,必得善報。

箴言 13:13 藐視訓言的,自取滅亡;敬畏誡命的,必得善報。

人是奇怪的動物,許多時候,是非黑白清楚放在面前,但人卻反叛,寧明知故犯地選擇歪路, 當中的原因會是挑戰權威,如僥倖逃過法眼,便沾沾自喜, 自詡聰明,可是,那只是短暫的, 最終走上滅亡的路是難免的。其實,人生真的可以簡單些,神既已清楚說明對錯,那便跟從好了,多想的都只因為人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可勝過神,這便是問題的癥 結。這提醒,不但適用於世人,同樣也適用於神的兒女。

原2011/5/31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2 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

箴言 13:12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

到過機場接機的人也許有這種經驗,就是時間到了,航班卻一再誤點,真是望穿秋水,心急如焚,飛機降落了,要等的人卻遲遲未現,就更加令人心憂。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當朝思暮想的成真時,那喜悅之情真是難以形容,從前企盼的一切痛苦,都一洗而空。

聖經常常提醒信徒主再來的盼望,新天新地的盼望,鼓勵信徒忍耐等候。其中的一段是羅馬書8:21-25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 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 他所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將來的新耶路撒冷,啟示錄22:1-22有如下的描寫:「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忍耐到底的,必得永生。

原2011/5/30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1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箴言 13:11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增廣賢文勸人:「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人對得來容易的錢財,往往並不珍惜,好像二世祖把前人積聚的財富散盡,又或中了彩票的「幸運兒」辭去工作,買大屋與靚車,但錢財因處理不當,很快便會溜 走。然而,人付出努力與辛勤而得錢財,便因著其中的過程,知道一切得來不易,而會小心使用,財富也可以累積。信主的人更知道要把錢財投放在有永恆價值的事 工上,如支持教會,領人信主,幫助有欠缺的人等, 這更會令我們在天上的奬賞增加。

原2011/5/29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10 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

箴言 13:10 『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

中國人傳統上很重面子,只有少數肯納諌的人,在上的被稱為賢明,或胸襟廣闊,在下的被稱為謙謙君子,相反的則稱為獨夫,為小人。重面子實質上是驕傲。驕傲使人覺得自己比別人重要,驕傲使人堅持自己的所謂權利、尊嚴、不肯喫虧,一山不容二虎,結果就難免爭競。聽勸言的人,按實際情況承認有時別人的意見比自己的更可取,這一點,在箴言已經算為有智慧。當然,聽勸言不等同謀室於道,人云亦云。長者的勸言,良師益友的勸言要留心去聽,忠心的下屬小輩的勸言,也該持開放的態度去傾聽,而最重要的,就是上帝的聖言,人更應當留心聽從。

想一想,我自己仍舊有自以為是,不肯聽人的勸言,或不肯聽從神的勸言之事麼?

原2011/5/28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9 義人的光明亮;惡人的燈要熄滅。

箴言 13:9 義人的光明亮(原文作歡喜);惡人的燈要熄滅。

光, 就是好行為表彰天父的榮耀。耶穌曾教導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 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4-16)這樣的光明,會日益加增,充滿平安,使人喜樂。耶 穌說「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太福音13:43)

惡人所思所行盡都是惡,「罪的工價乃是死」,惡人的燈越燒越暗,他的指望如風中殘燭,必要熄滅。「惡人一死,他的指望必滅絕;罪人的盼望也必滅沒。」(箴言11:7)

原2011/5/27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8 人的資財是他生命的贖價;窮乏人卻聽不見威嚇的話。

箴言 13:8 人的資財是他生命的贖價;窮乏人卻聽不見威嚇的話。

平安是福,有錢卻未必。強盜綁匪多是找財主家下手勒索,因而人廣有資財,即使顧用保鏢,卻仍寢食不安。窮乏人沒有甚麼可以值得勒索的東西,沒有匪徒花氣力找他們麻煩的理由,因此反倒可以安心。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何有箴言13:7描述那種「假作富足...裝作窮乏」的現象。

但我們思想到這節經文的時候,也該提醒自己,若我們人生就是為錢財而賣力,到頭來卻因苦苦得來的錢財而不得安寧的話,那我們就要好好地反省自己的價值觀了。

原2011/5/26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7 假作富足的,卻一無所有;裝作窮乏的,卻廣有財物。

箴言 13:7 假作富足的,卻一無所有;裝作窮乏的,卻廣有財物。

人不可看表面,有些人開名貴跑車,著名貴時裝,可能都是舉債來的, 有些人隱藏家財,卻行乞街頭。並不是說,這個或那個足以為法。我們要記住,不可招搖,無需撞騙。在財富上如是,在知識才能上也如是。

「不要看自己過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馬書12:3

原2011/5/25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6 行為正直的,有公義保守;犯罪的,被邪惡傾覆。

箴言 13:6 行為正直的,有公義保守;犯罪的,被邪惡傾覆。

世人都知道奉公守法與作奸犯科的後果有分別,但鋌而走險者仍絡繹不絕。

 

這裏的公義該包括了在世及在天的。在世的,是國家的法律,那是為保障人而訂立,說明甚麼是觸犯法律;雖然,有些 灰色的地帶時,法律界人士便會各為自己的代表而辯過不休,甚或也會出現寃案,但幸好的是我們有最後的審判,並且那時是由全知全能而又公義的神來主持,所以 行為正直的人,終必得到保守。犯罪的便得到法律的懲處,即使在世時,能夠逃過這一關,但來到神審判臺前面前時,便無法逃逸,終必因自己的邪惡而招致滅亡。

原2011/5/24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5 義人恨惡謊言;惡人有臭名,且致慚愧。

箴言 13:5 義人恨惡謊言;惡人有臭名,且致慚愧。

西諺云:誠實是最好的政策。義人恨惡謊言,除了是義人喜愛諴實外,亦因為義人相信永恆及審判帶來的公義,謊言卻抵不 住時間的考驗,謊言看似可以暪天過海,卻因為它始終是謊言,真相顯現,謊言無所遁形,而因為有永恆及審判,真相最終必會大白。惡人所作的都是虛假,與謊言 並無大分別,都是幌子,目的是欺騙人,同樣都不會敵過永恆與審判,故必會招致惡名及慚愧。

原2011/5/23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4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

箴言 13:4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

古人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懶惰與殷勤的對比,虛浮與實幹的對比,古今中外都相類似。

 

聖經也一再提我們不可懶惰,要殷勤工作。「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 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58)。「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閒事。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 要安靜作工,喫自己的飯。」(帖後 3:11-12

 

聖經超越之處在於,人所得的不只是努力的成果,而是神的賜福。因我們在現實生活裏的人都明白,並非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殷勤而得神的賜福便必有豐裕。豐裕,是完全滿足我們所需,而不是滿足我們的奢望。

 

有些人以為基督教常說凡事倚靠神便是教人甚麼事都不用作只管凡事推卸給神,這實在是對聖經教導的一種錯誤理解,又或是懶惰人的不負責的藉口,又或是人拒絕神的藉口而已。

原2011/5/22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3 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

箴言 13:3 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認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是非只為多開口」,所以勸人「守口如瓶,守意如城」。所謂「三寸不爛」,舌頭只是我們一個小小的器官,但藉著它,我們所說的話卻有無比的影響力,甚至有人將它比喻為利劍,「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多可怕。

慎言能保生命,不是單指說話者因為懂得小心言詞,因此,他們能保守生命,也是對聽者而言,慎言者敬畏上帝,尊重人,禁止自己出口傷人,會選擇說感恩的話,祝 福的話,會選擇說能造就生命的話,以致聽者亦能得著生命,而非傷害。 相反地,說話沒有分寸的,必至敗亡,也是指說話者及聽者而言。

原2011/5/21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2 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詐人必遭強暴。

箴言 13:2 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詐人必遭強暴。

口能結甚麼果子呢?只要是由心發出對上帝的感恩讚頌,只要能 說建立人的說話,使人能有平安、喜樂、自信、公義、慈愛等的絕對真善美,便是好果子。這些果子不單能造就直接聆聽的人,聽者的生命得建立後,又能幫助別 人,這是循環不息的美福。奸詐人機關算盡只為自己自以為的好處,口所結的果子是謊言邪說狠毒,不擇手段所結的果子是強暴,到頭來卻必自喫其果,遭惡報。

原2011/5/20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

13:01 智慧子聽父親的教訓;褻慢人不聽責備。

箴言 13:1 智慧子聽父親的教訓;褻慢人不聽責備。

中國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顯示年長的人因為經驗的豐富,故他們的忠告是應該洗耳恭聽,那我們便不用 走寃枉路。而父親更會在在為兒女設想,不會加害他們,所以有智慧的人都會遵從父親的訓示,地上的父親也不會在兒女求餅時,反給他石頭,天上的父親更會把一 切絕對正確的道路指引地上的各兒女。雖然良藥常苦口,但智慧之子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所以欣然接受。然而,褺慢人眼中只有自己,既沒有神,也沒有任何人比 他高及重要,故自然不會聽任何的勸告與指引,於是吃虧的便是他們自己。

原2011/5/19 張貼於 sites.google.com/site/dordorterence.